随着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2013年1月和2月在我市出现的连续的重污染灰霾天气,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和复合性特征,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威胁民众健康。同时,根据2012年2月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算,我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预计将由90%以上下降至50%左右,达标压力巨大。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污染削减政策,我们需要对排放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掌握市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鉴于现有污染源数据库对于污染源的分类不够规范完善,统计污染因子不全,未形成全面、动态的排放源信息,无法全面反映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和时空特征,同时也不能满足预测预警、区域调控、评估区域控制效果的要求。
为此,根据2013年4月22日在南京金陵石化召开的江苏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会议精神,从今年6月开始,我市要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为全市的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1、调查目的
1)识别淮安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根据污染物总量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筛选出淮安市主要季度和年度大气污染源及其来源。
2)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数据库。结合GIS地图,建成淮安市大气污染源数据库。
3)初步提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根据排放分担率,提出污染减排的行业目录和方向。
2、调查意义
1)为公众和市政府提供可靠的环境信息。根据数据库中相关信息,可以说清我市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与时空分布特征,反映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识别重点污染源和污染排放部门。
2)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基础输入数据。相对完善的污染源排放信息对获得更为可信的预报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3)为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来源、确定污染控制重点方向提供支持。
4)为制定空气质量达标方案与控制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污染源清单对未来排放情景开展模拟和预测,确定应当优先控制的污染源,继而制定减排工程和空气质量达标方案。
二、工作目标
2013年的工作重点是制订本地区清单工作总体方案,启动重点调查行业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建立行业覆盖较广、数据较为完善的大气污染源清单数据库,初步建成全市大气污染源清单数据库动态管理平台。
三、项目调查内容
1、污染因子的确定
大气污染物种类众多,过去对污染物排放因子防治相对单一,认识上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目前,淮安市不仅面临颗粒物、SO2、NOx等一次污染问题,还需考虑光化学污染、灰霾等二次污染。随着国家新的锅炉大气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一次污染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由NH3、SO2、VOCS、CO和NOx引发的二次大气污染问题将是我们面临防治的直接问题。
因此,根据淮安市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类型,淮安市排放清单的污染物确定为:TSP、PM10、PM2.5、SO2、NOx、VOCS、CO、NH3等8个项目,其中TSP、PM10、PM2.5仅指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
2、调查范围的确定
全市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大气污染源。其中:
1)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主要调查工业点源、流动源、建筑和道路扬尘、土壤和堆场扬尘、秸杆焚烧、生活面源。
2)SO2、NOx、CO主要调查全市工业点源、流动源、生活面源的燃料燃烧情况。
3)NH3主要调查全市工业点源中生产排放、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畜禽养殖、人体、氮肥使用等方面的排放情况。
4)VOCS来源广泛,是调查的难点,主要调查:一是工业点源,包括全市主要的化工、医药、钢铁等使用有机原料和有机溶剂企业的生产、工艺排放,燃料燃烧的工业锅炉、窑炉排放及企业存储过程和仓储企业的储罐排放;二是流动源,包括全市机动车和主要航道的船舶排放情况;三是面源,包括印刷油墨、胶粘剂/密封剂、干洗、医院、餐饮、加油站等小型三产企业,还有垃圾填埋厂、植被、建筑装修、秸杆焚烧等排放情况。
3、调查基础年
以2012年度为调查基础年。
4、调查方法
污染源排放清单主要由污染源、生产活动水平和污染源排放因子三部分组成。其中,对于污染源,根据行业、产品、燃烧工艺类型、燃料种类等进行分类录入;活动水平的主要内容包括产能、生产工艺、产污设备信息、污染排放方式、环保措施等;排放因子是衡量污染源活动强度的指标,在此次调查中,相关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强度主要参考两个来源,一是利用已有的排放因子。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2010修订版);二是对于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排放源和生产工艺,拟采用模型估算、物料衡算、经验计算和现场测试的方法获得排放系数。
5、技术路线
本次调查的技术路线包括:
①确定污染源调查范围,进行污染源识别(点源、面源、流动源);②编制污染源调查表,了解污染源活动量;③统计污染源基本信息,进行污染源空间定位;④污染物定量方法选择及计算(实测、排放系数、物料平衡等),数据库开发设计和数据录入;⑤污染物排放量汇总及分析;⑥绘制污染物GIS时空分布;⑦编制技术分报告及总报告。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淮安市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技术路线图
四、组织实施
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调查的范围广,涉及的企业多,运用的技术新。为此,市环保局专门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机关各处(室)长和局属单位以及各县(区)环保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1、污染源调查组
组 长:曹会建
副组长:谢宁、杨广利、杜长春、冀巍
组员:李明建、丁胜、朱大清、曹金勇、陈蕾、朱维国、韩静、丁琼、包晓云、孙洁、别同舜、殷杏红、张宇峰、李维田、吉新、宋行、宋恩安、王芳、邹爱华、王强、朱建军、马骥、刘新建、杨锦林、李晓波、高凌云、杨永亮、刘东、王晓亮、陈霄雨、谷爱东、刘春霞、张杰、封亚洲、史耀峰。
承担任务:主要对本辖区的污染源现场核查、填报。
2、材料审核组
组 长:杨广利
组 员:丁长春、丁清波、苗晶晶
承担任务:负责对各县(区)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和技术指导,解难释疑。
2、清单编制组
组长:蔡继红
成员:周玉开、朱维国、环科所相关人员。
承担任务:对市资料审核组审核过污染源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统计、上报。并及时上报工作进度,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
4、建立分工合作机制
市环境监察局做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市直管点源、面源等调查工作,按要求填写调查表并及时上报。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做好开展所需要的对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关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审核。
环科所做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编制的实施,开展前期调研、构思、方案编制,确定技术路线,监测数据的汇总、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负责清单调查编制的总报告编写等相关工作。
总量处负责提供并审核污染源统计数据,配合筛选和确认点源调查名单,协助组织污染源调查工作。
规财处负责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编制的资金申请及统一协调资金使用。
污防处负责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建设工作组织和推进,做好与市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工作,负责做好与各县(区)环保部门的协调工作。
局机关其他处(室),根据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需要,提供相关资料支持。
各县(区)环保局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工作,由各县(区)环保局安排专职调查人员,对本辖区各行业企业污染源按序时进度开展调查,上报的纸质版材料由分管领导和负责审核的人员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及时按照进度时间节点上报资料。
五、时间安排
1、6月27日,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确定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组工作成员。
2、6月28日至8月20日(第一阶段),重点对全市工业源中电厂、钢铁与炼焦、水泥、化工等行业开展调查。
3、拟在7月份安排人员赴常州调研学习。
4、8月21日至10月底(第二阶段),重点对石灰、砖瓦炉窑、有色金属、玻璃和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制造业等开展调查。
5、11月10日前整理第一阶段工业源中调查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向省环科院大气所递交调查结果;12月5日前整理第二阶段调查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向省环科院大气所上报调查结果。
6、2014年1月至6月(第三阶段),重点调查工业源中化肥生产、人造板制造、涂装、印刷与包装、皮革制品与纺织业和制酒业等。
7、2014年7月至10月(第四阶段),重点调查生活源。
8、2014年11月,对调查内容进行复核,完善调查表。2014年12月10日前上报调查资料和数据。
9、2015年1月至5月(第五阶段),开展流动源和其他源调查。
10、2015年6月,复核、完善2013至2014年调查表。
11、2015年7月10日前,上报资料和数据。
12、2015年7月至12月,根据省厅统一要求及指导,
开展后续工作。
六、保障措施
1、工作组成员,要根据工作进度妥善安排好相关工作,确保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工作不受影响。
2、各县(区)污染源清单调查上报的相关数据,必须要严格审核把关后再上报,经市资料审核组审核后,由清单编制组汇总、统计、上报。
3、根据工作需要,从院校聘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4、报请市财政部门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此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