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度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6-03-25 16:27 收藏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郑州市环保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27天,达标率为34.8%;黄河郑州花园口和颍河登封白沙水库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双洎河新郑黄甫寨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9%,贾鲁河水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圆满完成污染减排各项目标任务。
一、201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加强党建工作
紧密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将党组织建设做为推动环保事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我市环保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1.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求,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一是印发了《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实施方案》,从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作风转变推进我市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深入开展“环保卫士形象大讨论”活动。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谈认识、谈体会,争做环保卫士,涌现出了一批思想作风过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自觉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先进典型,在全局形成了“扬正气、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三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开办环保网站专栏和活动简报,切实强化信息互动交流,及时报道活动中好做法、好措施,营造浓厚氛围。全局共撰写学习笔记6000多篇、“树立环保卫士形象”征文300多篇、对照检查材料300多份;编发活动简报近20期,被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8期。四是深入调研查改问题。全局党员干部围绕“四风”具体表现,深入企业和群众开展调研,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3条,逐项查找、整改问题和不足,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深入自我剖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切实转作风、促实效。
2.继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密结合环保实际,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丰富学习内容,延伸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郑州都市区发展”为主题,先后开展了读书心得交流、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和“十八大·生态文明·郑州和我”演讲比赛等党员教育系列活动,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心得体会等183篇(条),并在网站论坛发布和交流,激发了党员干部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继续开展“求新知、提素质”读书系列活动,发放各种书籍20余种900余册,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党章知识大会考”,226名党员参加了会考,检验了“学党章、强党性”活动开展成效。
3.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基层队伍。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动机制和党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委书记负总责、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各支部协力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开展了“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查了解局系统困难党员职工的实际情况,确定9名救助对象,发放8200元救助资金及粮油、棉被等救助物资;对大老营村和大马村的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帮扶;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一对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走访慰问群众691人次;评选表彰了60名优秀党员,6名优秀党员受到市直工委表彰,在全局营造了争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4.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构建和谐机关为目标,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具有环保特色的机关文化,服务环保中心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对中原一社区进行垃圾清扫和环保宣传,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积极开展慈善日捐款活动,捐助善款4.32万元,增强了干部职工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意识。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参加全市长跑、第二届“健步走”、“十八大、郑州和我”演讲、市直机关计算机技能竞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实行“人员工作状态牌”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制度落实,使机关办公秩序井然有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打造环保特色机关文化。完善环保文化走廊,在办公场所悬挂励志名言、环保图片、廉政标语,潜移默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和“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勤俭节约活动,教育干部职工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律己。五是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复创工作。按照省文明办要求,我局从内涵提质、加快发展等多个层面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我局思想道德和机关文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复创。
(二)持续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发布《“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紧紧围绕燃煤、机动车和扬尘等三大污染源,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在《郑州日报》开设了蓝天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度公示专栏,每月公布各辖区空气质量排名和治理工作进度。一是强化煤烟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锅炉拆改,成立了市燃煤污染治理指挥部,实行周例会、网格分包督查等制度,组织召开了四次锅炉拆改现场会、推进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发放第一批奖补资金1012万元。全市共649台燃煤锅炉分两年拆改完成,已拆改532台,市区完成194台(其中10蒸吨以下145台拆改任务全部完成),各县(市)完成338台,占两年任务的82%。推进热源厂和新力电力改造,市区2家热源厂完成“煤改气”工程;深化电力、水泥企业脱硝治理,完成7项电力行业和6家水泥企业脱硝工程;2013年共建设无燃煤区13.4平方公里,全市无燃煤区面积累计达70.98平方公里。二是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机动车环检、安检“两检合一”,年检车辆81.4万台次;严格查处道路超标车辆,道路抽检4万余辆,限期整改2294辆;查处冒黑蓝烟车辆590台,治理568台,治理率96%。外地转入的车辆执行国Ⅳ以上排放标准,杜绝高排放车辆的转入。开展黄标车限行工作,6月1日起,实施了黄标车第一阶段限行;8月1日起,联合公安部门对违限车辆开始处罚。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全市共淘汰黄标车5100余辆;制定了社会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细则,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前淘汰补助36辆,发放补助资金28万余元。三是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制订了《郑州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考评方案》,加强对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建立了2家施工工地标准化示范点(郑州西三环快速化工程、郑州昌建誉峰房屋建设工程),积极推广经验做法,突出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工地”创建,大力倡导绿色施工。
2.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以贾鲁河、双洎河流域为整治重点,强化监管、监测和预警应急管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一是加快整治工程建设。确定了贾鲁河、双洎河流域27项治理工程,建立了领导分包、周督查、月例会等制度,督促加快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27项治理工程中,19项已完成,7项正在建设,1项前期准备。二是加强沿岸工业企业监管。市控以上重点排水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24小时自动监控。对重点企业实施专人负责、驻厂监管;实施“河段长”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建立水质超标预警和紧急应对机制,发现水质超标立即启动响应程序,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置。我市排水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8%以上。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活动,严格排查整治违法建设项目。针对个别饮用水源地超标现象,致函相关政府,加快落实整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四是继续推进生态调水。建立日巡查制度,加大生态调水量,确保贾鲁河水质持续改善。
3.着力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深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潜力,严格总量预算管理,倒逼企业深入开展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制定了《郑州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将减排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将总量预算指标纳入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污染减排月会审和联合核查工作制度,积极开展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平均负荷率和综合效率均达到标准要求。2013年四项主要污染物总减排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0.87万吨,氨氮0.13万吨,二氧化硫0.91万吨,氮氧化物2.98万吨;总控制量为:化学需氧量10.14万吨,氨氮1.27万吨,二氧化硫9.65万吨,氮氧化物21.31万吨,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减排目标。9个列入国家、省重点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除南三环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省政府同意延期,其余全部完成。我市污染减排和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受到国家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了4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年度任务。
4.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保验收,审批项目1952个,全部执行“环评”制度;验收项目745个,全部执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采取环保服务分包责任制,完善内部联审联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和内容,开通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2013年新开工的243个重点项目,对具备环评审批条件的全部做到应批尽批、快批。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督促加快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1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全部通过省厅审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郑环办〔2013〕104号),明确公众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5.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39个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工,完成率处于全省前列,受到省环保厅通报表扬;2013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按省定要求完成前期准备,待2014年实施。扎实推进生态创建,郑州市生态市规划编制已启动,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金水区、二七区的生态市(区)规划已颁布实施,其余县(市、区)生态规划全部编制完成。下达5个省级生态乡镇、25个省级生态村和40个市级生态村的年度任务,全年共完成8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和44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超额完成创建任务。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完成了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任务。
6.全力保障环境安全。一是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制体制,设立了市环境应急与事故指挥中心。编制发布了《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根据秋冬季节雾霾天气多发情况,适时报告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活动,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锻炼环境应急队伍;建立环保、安监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和暑期汛期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提高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管理,处置医疗垃圾1.02万余吨、工业危险废物3.12余万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加强辐射环境监管,收贮废旧放射源36枚、放射性废物3公斤,收贮率达到100%。检查危废产生(经营)单位870余家次,检查辐射工作单位800余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60余份。全市未发生固废污染和辐射安全事故。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信访。以平安建设工作为主线,加强矛盾排查,强化责任追究,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本级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6件,办结率、按期回复率均为100%,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环保厅、市委、市政府多次对我局信访工作进行通报表彰。
(三)不断强化保障能力,环保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1.加强环境监测。按照“三个说得清”总体目标,狠抓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稳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监测任务。一是提升空气质量监测水平。继续做好PM2.5各项监测发布工作,市区拟建 5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进一步优化监测点位;在各县(市)和上街区全面开展PM2.5监测,已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建成全省首家灰霾监测站,对灰霾成分监测项目达到100余项,为我市开展灰霾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二是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先后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审的现场评审,监测能力达到7大类218项,实现了对饮用水源地109个项目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具备水质全分析能力。三是做好监测服务保障。积极推进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企业自行监测率和公布率均达到90%以上。围绕环境管理需要,新增了《郑州市环境质量预警专报》等6种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研究。发布环境空气日报365期,编制各类水质通报、公报、专报、周报、环境空气月报及各类综合分析报告等共计262期,为我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我局课题《2000-2010年郑州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十二五”环境质量预测研究》,获得河南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严格环境监察。大力开展防止地下水污染、蓝天环保执法等17项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将排污企业“划区、分片”,纳入监察网格体系,实行分包责任制,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中央电视台以“严查污染源应对大气污染”为题,连续对我局严查重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市级出动执法人员1.5万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6500余家次,市本级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4件,处罚金额360万元,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100%;市本级收缴排污费2477.6万元;12369环保热线接听来电1.99万个,限时办理2041件,受理率、查处率、回访率和结案率均为100%。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全市113个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共采集有效监测数据350余万个,编发监控周报47期,办理转办函件41件。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市本级、新密市、登封市、中牟县、上街区均已顺利通过省厅验收。
3.强化环保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立法和政策研究,不断推进环保依法行政。全面启动《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为新形势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强化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开展领导学法、“两高司法解释”培训等活动,提高执法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公布、清理、异议审查等监督管理制度,审查规范性文件44个,合法率100%。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建设,加强与市纪委的沟通,及时反映问题,提出科学建议。积极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建议、提案34件,全部办理完毕,满意率100%。
4.提升环保科研水平。积极推进环保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我市承担的涉豫两个子课题被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完成了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图册及说明的编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水源保护区信息数据库;配合省环科院开展《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工作,为流域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完成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图册及说明,有效预防涉及饮用水水源的突发污染事件;建成“环境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城市环境摄影系统”,首次将GIS技术融入综合分析工作,环境综合分析能力实现新跃升。研发了《流动风险源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损失价值评估技术与体系》,已完成结题报告并申报科技成果鉴定。
此外,我局在环境统计、计划、专项资金管理、人事、目标管理、政务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保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和环保产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开创环保发展新局面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全市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吴天君书记强调,以PM2.5整治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常务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3月21日,马懿市长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讨论会,研究制定具体治理措施;4月1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以大气、水、绿为重点,加快编制“美丽郑州”规划;市人大白红战主任、市政协李秀奇主席、市纪委郭锝昌书记先后到市环保局视察调研;张学军副市长多次组织现场推进会,有力促进了环保问题的及时解决。二是树牢环保理念。在谋划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环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项目周例会、日例会和规划会,环保部门必参会、必发言,充分发挥环保综合决策的作用。同时,我局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提前掌握重大项目的动态,掌握相关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将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年初与15个县(市、区)政府和30个市直委局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做到年初签订、季度督查、年终全面考核总结;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和部署环保工作,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日益完善。
(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是深化环保网格化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将燃煤锅炉拆改、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环保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层层分包,深化条块融合,努力构建环境保护工作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融合机制。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和信息交流,全面掌握辖区环境动态,对容易引起热议的苗头性环境问题提前介入,研究应对措施,促进了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和废品站燃烧垃圾等一批热点、难点环保问题的圆满解决。2013年,分包局领导下基层调研300余人次,196名下沉人员出勤1.17万余人次,下沉率100%,积极参加周例会、例行巡查和联合执法,排查、协调、解决问题1200余件,处置率98%以上;市级交办的社情台帐、督查问责通知18件,均按照要求和时限圆满解决。
二是积极推进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全力推进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局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个窗口,两个统一,三个环节”的工作机制,将4个办事窗口整合为1个,9项行政许可事项清理为4项,办结时限缩减至6日以内,总审批时间由138天压缩至14天,压缩比例达到90%,圆满完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阶段任务,有效提升了环保系统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12月27日,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常务副市长孙金献对我局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党务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公开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创新拓展公开方式,采取开设网站党务政务公开专栏、“绿色郑州”环保微博微信、召开新闻发布会、设立监督电话和信箱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各类环保问题和重点工作动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2013年,共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545条;依申请公开信息66条,均做到了按时办理回复,进一步提高了环保工作透明度,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洁高效的环保队伍
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为重点,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着力健全完善环保惩防体系,为环保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研究制定了我局《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及《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分工》,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三重一大”决策事项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科学、民主。二是不断加强廉政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学习环保系统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筑牢防线,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借助家庭平台,传播廉洁理念,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组织学唱优秀反腐倡廉网络歌曲,丰富环保系统廉政文化活动,培植网络正能量,树立清风正气。三是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定了《2013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价、奖惩和任免的重要依据。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权力长效机制,对我局权力运行的关键点、风险点进行排查,进一步完善我局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认真落实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有效预防节日期间腐败问题发生。四是提高政风行风水平。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2—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郑环办〔2013〕3号)等10余个相关文件,结合“走基层、查作风、评行风”暗访检查活动,对各部门明察暗访20余次,并进行通报督导,推动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提升。出台了《郑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郑环办〔2013〕41号),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促进依法行政。参加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在线访谈,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加快整改,进一步提升了环保系统形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保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坚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班子成员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20条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查摆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二是深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参加浙江大学环保业务技能学习培训、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等业务培训350余人次;组织参加公务员大讲堂、公文写作骨干培训等活动170余人次,进一步拓宽干部职工知识层面,提升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轮岗、交流和调整力度,大大激发干部潜能,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严格效能考核。强化干部绩效考评,从德、能、勤、绩、廉及作风等方面,严格考评干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从急难险重岗位上选拔干部,形成“看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升迁机制,进一步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推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五)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环境保护浓厚氛围
坚持务实宣传、正面引导、开拓创新、公众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群众环保意识得到较大提高,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新平台。开通“绿色郑州”环保微博和微信,与新浪河南和腾讯河南签署了“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解决网民诉求,打造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共编发微博1万余条,粉丝达21万余人,处理投诉、咨询850余件(次),编发舆情周报30期。“绿色郑州”环保微博被人民网和新浪网评为全国十大环保微博机构。二是大力巩固传统媒体主阵地。加强与媒体记者的沟通,建立了“记者之家”,确保媒体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报道我市环保工作,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围绕环保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郑州环保世纪行”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不法行为,促使一批热难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在《郑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环保专栏,全年共在国家、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刊发稿件400余篇。三是不断拓展群众参与新渠道。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培训;持续开展绿色学校、企业、社区、商场、公交、家庭创建,营造浓厚环保氛围;依托环境教案、环保征文、环保卫士评选等活动,在广大学校深入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郑州外国语学校和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
虽然2013年我市环保工作成绩斐然,但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环境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任务复杂艰巨。二是个别河流水质达标形式依然严峻,饮用水源安全存在风险。三是全市能源消耗大幅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上升,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四是农村面源污染大量增加,农村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五是环境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环保工作要求,按照“抓好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五项能力”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着力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环境监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预防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完成省、市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我市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美丽郑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到2014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9.77万吨、1.21万吨、9.52万吨、17.24万吨以内,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12%、9%、8%。全面完成“蓝天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AQI标准评价)达到219天。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省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新提升。确保全市无重大环境事故发生,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围绕上述目标,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抓好一条主线,即抓好污染减排这一主线,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刚性增量,腾出环境容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全力维护群众环境利益;提升五项能力,即提升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环境宣教、环境法制和信访、环境科研能力,为顺利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环境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一)以推进污染减排为主线,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继续推进重点源减排。深化热电行业提标治理,全市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推进非电重点行业治理,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窑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工程建设,限期达到国家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造纸、印染、化肥、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饮料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力争6大涉水行业污染物总量减排10%以上。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规模化畜禽业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行清洁养殖,鼓励养殖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实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做好落后产能的淘汰关闭工作。加大对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煤炭、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力度,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严格行业准入,着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在建和新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环境管理。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
3.严格项目环境管理。强化总量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增减挂钩,先减后增,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充分发挥环评的把关和调控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分级审批相关规定,严格环境准入。健全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责任制、环评审批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实到位。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协调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好市级专业园区规划环评,加大专项规划环评的力度。督促指导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4.做好省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加速建设项目审批。继续加大对省市重点服务企业的服务力度,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主动服务,切实做好联审联批工作。建立完善信息调度和现场督办等制度,对属于本级审批的重点项目快审快批,及时上报;属于上级审批的积极支持配合,督促企业加快进度。
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培育典型、提升质量”为目标,严格考核,完善奖惩机制,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优秀企业,促进企业减污增效,推动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以减霾治污为重点,持续推进“蓝天工程”
6.强化煤烟污染治理。加大燃煤锅炉拆改力度,对热力和天然气覆盖区域的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拆改;完成2家热源厂煤改气和新建工程;加快无燃煤区建设,市区新建无燃煤区70平方公里,无燃煤区累计达到14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0%左右,鼓励各县(市)、上街区开展无燃煤区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7.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完成全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除尘设施提标改造;督导7家电力企业完成脱销治理,对15家日产4000吨以下水泥企业和4家水泥粉磨站实施脱销和提标治理;强化对其他大气污染企业专项整治,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未能按期完成或未能达到治理要求的企业,一律予以停产治理。
8.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准入制度,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机动车尾气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管理,尽快启动机动车排气污染信息监控中心(平台);联合公安部门加大道路抽测力度,完善冒黑烟车辆查处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违法排污行为;继续推进黄标车治理,配合公安部门严格执行三环内黄标车限行政策,协助机关事务管理、商务、交通等部门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
9.严格扬尘污染控制。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的协调沟通,落实各项控尘措施,加强监督考核,有效减少施工、道路、堆场等扬尘产生。加快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增强典型示范效应。深入开展“绿色环保工地”创建,提升建筑工地环保意识。
10.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在《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基础上,编制《郑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
(三)以水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碧水工程”
11.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夯实贾鲁河、双洎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落实生态调水日巡查制度,继续实施贾鲁河生态补源工程。
12.加强排水企业环境监管。对排水企业行业实施专项整治,加大生态水系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关闭;开展地下水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执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治理。
1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理和维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清理整顿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以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沿线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确保“一渠清水北送”。
14.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完善城市管网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城镇污水收集率,切实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四)以农村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15.做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严格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按照“建成项目抓运行、在建项目抓进度、拟建项目抓前期”的原则,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五统一”标准建设,落实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16.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围绕生态市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生态县(市、区)和生态乡镇创建,改革生态乡镇、村创建办法,由指令向指导转变,争创省级生态村13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5个。
17.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13〕643号),提高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的环评审批率和验收率。强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措施,提高防治水平,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五)继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18.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确保自动监控设施稳定运行、测量准确。继续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不断完善“五化”环境监察执法模式,全面推进移动执法工作,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19.加强危废和辐射监管。落实《河南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送贮率达到100%,实现辐射事故零发生率。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开展污染场地治理调研,推进污染场地综合治理。
20.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强化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巩固与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联防联控和应急应对能力,努力保障环境安全。
(六)着力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科学水平
2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完成全市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组建全市范围的应急监测网络,建立高效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监测水平;继续探索农村试点监测工作;继续推进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及数据应用工作。
22.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大气灰霾和PM2.5成份的监测分析,初步具备PM2.5成因分析能力。巩固新扩70个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能力,拓展地下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恶臭污染物等19个项目的监测;建立初步的生态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确保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任务。
(七)努力提高环境科研水平,推动环保工作创新
23.推进环境科研工作。加大环境科研投入,建立科研项目储备库,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技项目带头人,推动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紧紧围绕贾鲁河水质改善、PM2.5源解析、总量预算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环保科研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科研课题,开展高速铁路对环境影响及防护距离的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4.深化环境调研评估工作。持续开展基础性环境调研和评估,加快推进完善地方性环境标准和规划。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完成“美丽郑州”规划编制;参与完成《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开展我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开展郑州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工作,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八)持续推进环境法制和信访,保障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25.健全环保法制。加快推进《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为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协调政府对《郑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政府令154号)和《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政府令171号)的修订,理顺我市环境噪声执法体制。
26.推进环保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健全完善环保和司法部门联动机制,对涉嫌犯罪的环境违法案件按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健全环保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违法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和“黑名单”制度,落实具体行政行为法制审核和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按时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27.深化环境信访工作。落实平安建设和环境信访稳定工作部署,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环境污染纠纷,加大对信访案件督察、督办力度,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确保上级交办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责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严格责任追究。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渠道功能,加强投诉案件的处理,环境投诉案件处理率达到100%。郑东新区开通12369举报电话,设置专人值守。
(九)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28.提升环保宣传工作引导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以“郑州环保世纪行”、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电视(广播)专访、微访谈等方式,做好环保中心工作和环保科普知识的宣传报道,完成发稿任务400篇(条)以上;深化新媒体运用,打造“绿色郑州”宣传品牌,建立健全全市环保微博问政体系,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新格局。
29.发动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高校环保组织及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和培训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保。
30.持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公交、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开创独具特色的省会绿色创建新局面。
(十)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保队伍素质
31.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扎实开展“一学三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三会一课”和党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继续深化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将工、青、妇建设纳入党建总体格局,努力营造工、青、妇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严格责任制考核;坚持灵活多样的廉政宣传教育形式,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落实各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33.推进环保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教育制度,深入开展公务员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培养高素质环保人才,深化干部职工在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环保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严格政风行风考评,树立正确导向;落实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深化阳光审批,精简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能;强力推进局系统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落实《郑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快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34.健全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监督和双向评议,积极探索环保工作和网格化管理更加有效的融合,切实提高环保部门主动履职能力,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我局“两集中两到位”专案,开发网上审查审批办公系统。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进一步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和标准,加强监督落实,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办事透明度,真正做到办事公开、便民为民。
一、201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加强党建工作
紧密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将党组织建设做为推动环保事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我市环保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1.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要求,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一是印发了《深入开展“一学三促”活动实施方案》,从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作风转变推进我市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深入开展“环保卫士形象大讨论”活动。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谈认识、谈体会,争做环保卫士,涌现出了一批思想作风过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自觉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先进典型,在全局形成了“扬正气、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三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开办环保网站专栏和活动简报,切实强化信息互动交流,及时报道活动中好做法、好措施,营造浓厚氛围。全局共撰写学习笔记6000多篇、“树立环保卫士形象”征文300多篇、对照检查材料300多份;编发活动简报近20期,被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8期。四是深入调研查改问题。全局党员干部围绕“四风”具体表现,深入企业和群众开展调研,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00多份,征求意见建议203条,逐项查找、整改问题和不足,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深入自我剖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切实转作风、促实效。
2.继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密结合环保实际,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丰富学习内容,延伸学习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郑州都市区发展”为主题,先后开展了读书心得交流、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和“十八大·生态文明·郑州和我”演讲比赛等党员教育系列活动,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心得体会等183篇(条),并在网站论坛发布和交流,激发了党员干部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继续开展“求新知、提素质”读书系列活动,发放各种书籍20余种900余册,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组织“党章知识大会考”,226名党员参加了会考,检验了“学党章、强党性”活动开展成效。
3.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基层队伍。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动机制和党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委书记负总责、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各支部协力抓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建责任制落到实处。开展了“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查了解局系统困难党员职工的实际情况,确定9名救助对象,发放8200元救助资金及粮油、棉被等救助物资;对大老营村和大马村的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帮扶;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一对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活动,走访慰问群众691人次;评选表彰了60名优秀党员,6名优秀党员受到市直工委表彰,在全局营造了争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4.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构建和谐机关为目标,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具有环保特色的机关文化,服务环保中心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对中原一社区进行垃圾清扫和环保宣传,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参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双提升;积极开展慈善日捐款活动,捐助善款4.32万元,增强了干部职工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意识。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参加全市长跑、第二届“健步走”、“十八大、郑州和我”演讲、市直机关计算机技能竞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体生活,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实行“人员工作状态牌”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制度落实,使机关办公秩序井然有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打造环保特色机关文化。完善环保文化走廊,在办公场所悬挂励志名言、环保图片、廉政标语,潜移默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大力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和“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勤俭节约活动,教育干部职工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律己。五是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复创工作。按照省文明办要求,我局从内涵提质、加快发展等多个层面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我局思想道德和机关文化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复创。
(二)持续深化污染减排,推进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发布《“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紧紧围绕燃煤、机动车和扬尘等三大污染源,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在《郑州日报》开设了蓝天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度公示专栏,每月公布各辖区空气质量排名和治理工作进度。一是强化煤烟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锅炉拆改,成立了市燃煤污染治理指挥部,实行周例会、网格分包督查等制度,组织召开了四次锅炉拆改现场会、推进会,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发放第一批奖补资金1012万元。全市共649台燃煤锅炉分两年拆改完成,已拆改532台,市区完成194台(其中10蒸吨以下145台拆改任务全部完成),各县(市)完成338台,占两年任务的82%。推进热源厂和新力电力改造,市区2家热源厂完成“煤改气”工程;深化电力、水泥企业脱硝治理,完成7项电力行业和6家水泥企业脱硝工程;2013年共建设无燃煤区13.4平方公里,全市无燃煤区面积累计达70.98平方公里。二是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机动车环检、安检“两检合一”,年检车辆81.4万台次;严格查处道路超标车辆,道路抽检4万余辆,限期整改2294辆;查处冒黑蓝烟车辆590台,治理568台,治理率96%。外地转入的车辆执行国Ⅳ以上排放标准,杜绝高排放车辆的转入。开展黄标车限行工作,6月1日起,实施了黄标车第一阶段限行;8月1日起,联合公安部门对违限车辆开始处罚。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全市共淘汰黄标车5100余辆;制定了社会黄标车提前淘汰补助细则,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前淘汰补助36辆,发放补助资金28万余元。三是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制订了《郑州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考评方案》,加强对责任单位的监督考核。建立了2家施工工地标准化示范点(郑州西三环快速化工程、郑州昌建誉峰房屋建设工程),积极推广经验做法,突出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工地”创建,大力倡导绿色施工。
2.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以贾鲁河、双洎河流域为整治重点,强化监管、监测和预警应急管理,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一是加快整治工程建设。确定了贾鲁河、双洎河流域27项治理工程,建立了领导分包、周督查、月例会等制度,督促加快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27项治理工程中,19项已完成,7项正在建设,1项前期准备。二是加强沿岸工业企业监管。市控以上重点排水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24小时自动监控。对重点企业实施专人负责、驻厂监管;实施“河段长”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建立水质超标预警和紧急应对机制,发现水质超标立即启动响应程序,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置。我市排水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98%以上。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活动,严格排查整治违法建设项目。针对个别饮用水源地超标现象,致函相关政府,加快落实整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四是继续推进生态调水。建立日巡查制度,加大生态调水量,确保贾鲁河水质持续改善。
3.着力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深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潜力,严格总量预算管理,倒逼企业深入开展污染减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制定了《郑州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实施方案》,将减排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将总量预算指标纳入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污染减排月会审和联合核查工作制度,积极开展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设施平均负荷率和综合效率均达到标准要求。2013年四项主要污染物总减排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0.87万吨,氨氮0.13万吨,二氧化硫0.91万吨,氮氧化物2.98万吨;总控制量为:化学需氧量10.14万吨,氨氮1.27万吨,二氧化硫9.65万吨,氮氧化物21.31万吨,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年度减排目标。9个列入国家、省重点减排目标责任书项目,除南三环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省政府同意延期,其余全部完成。我市污染减排和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受到国家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了4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年度任务。
4.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保验收,审批项目1952个,全部执行“环评”制度;验收项目745个,全部执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采取环保服务分包责任制,完善内部联审联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和内容,开通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2013年新开工的243个重点项目,对具备环评审批条件的全部做到应批尽批、快批。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督促加快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1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全部通过省厅审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郑环办〔2013〕104号),明确公众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5.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39个综合整治项目全部完工,完成率处于全省前列,受到省环保厅通报表扬;2013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按省定要求完成前期准备,待2014年实施。扎实推进生态创建,郑州市生态市规划编制已启动,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金水区、二七区的生态市(区)规划已颁布实施,其余县(市、区)生态规划全部编制完成。下达5个省级生态乡镇、25个省级生态村和40个市级生态村的年度任务,全年共完成8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省级生态村和44个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超额完成创建任务。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完成了2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任务。
6.全力保障环境安全。一是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制体制,设立了市环境应急与事故指挥中心。编制发布了《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根据秋冬季节雾霾天气多发情况,适时报告市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措施,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活动,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锻炼环境应急队伍;建立环保、安监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和暑期汛期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二是提高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管理,处置医疗垃圾1.02万余吨、工业危险废物3.12余万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加强辐射环境监管,收贮废旧放射源36枚、放射性废物3公斤,收贮率达到100%。检查危废产生(经营)单位870余家次,检查辐射工作单位800余家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60余份。全市未发生固废污染和辐射安全事故。三是积极推进环境信访。以平安建设工作为主线,加强矛盾排查,强化责任追究,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本级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6件,办结率、按期回复率均为100%,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环保厅、市委、市政府多次对我局信访工作进行通报表彰。
(三)不断强化保障能力,环保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1.加强环境监测。按照“三个说得清”总体目标,狠抓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稳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监测任务。一是提升空气质量监测水平。继续做好PM2.5各项监测发布工作,市区拟建 5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进一步优化监测点位;在各县(市)和上街区全面开展PM2.5监测,已完成设备安装并试运行;建成全省首家灰霾监测站,对灰霾成分监测项目达到100余项,为我市开展灰霾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二是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先后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审的现场评审,监测能力达到7大类218项,实现了对饮用水源地109个项目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具备水质全分析能力。三是做好监测服务保障。积极推进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企业自行监测率和公布率均达到90%以上。围绕环境管理需要,新增了《郑州市环境质量预警专报》等6种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研究。发布环境空气日报365期,编制各类水质通报、公报、专报、周报、环境空气月报及各类综合分析报告等共计262期,为我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保障。我局课题《2000-2010年郑州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十二五”环境质量预测研究》,获得河南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严格环境监察。大力开展防止地下水污染、蓝天环保执法等17项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将排污企业“划区、分片”,纳入监察网格体系,实行分包责任制,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中央电视台以“严查污染源应对大气污染”为题,连续对我局严查重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市级出动执法人员1.5万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6500余家次,市本级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34件,处罚金额360万元,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率、结案率均达到100%;市本级收缴排污费2477.6万元;12369环保热线接听来电1.99万个,限时办理2041件,受理率、查处率、回访率和结案率均为100%。加强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全市113个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共采集有效监测数据350余万个,编发监控周报47期,办理转办函件41件。持续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市本级、新密市、登封市、中牟县、上街区均已顺利通过省厅验收。
3.强化环保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立法和政策研究,不断推进环保依法行政。全面启动《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为新形势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强化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开展领导学法、“两高司法解释”培训等活动,提高执法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公布、清理、异议审查等监督管理制度,审查规范性文件44个,合法率100%。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建设,加强与市纪委的沟通,及时反映问题,提出科学建议。积极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理人大建议、提案34件,全部办理完毕,满意率100%。
4.提升环保科研水平。积极推进环保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我市承担的涉豫两个子课题被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完成了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图册及说明的编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水源保护区信息数据库;配合省环科院开展《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工作,为流域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编制完成郑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图册及说明,有效预防涉及饮用水水源的突发污染事件;建成“环境数据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城市环境摄影系统”,首次将GIS技术融入综合分析工作,环境综合分析能力实现新跃升。研发了《流动风险源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损失价值评估技术与体系》,已完成结题报告并申报科技成果鉴定。
此外,我局在环境统计、计划、专项资金管理、人事、目标管理、政务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保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和环保产业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开创环保发展新局面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全市生态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吴天君书记强调,以PM2.5整治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常务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3月21日,马懿市长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讨论会,研究制定具体治理措施;4月1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以大气、水、绿为重点,加快编制“美丽郑州”规划;市人大白红战主任、市政协李秀奇主席、市纪委郭锝昌书记先后到市环保局视察调研;张学军副市长多次组织现场推进会,有力促进了环保问题的及时解决。二是树牢环保理念。在谋划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环保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市委、市政府召开重大项目周例会、日例会和规划会,环保部门必参会、必发言,充分发挥环保综合决策的作用。同时,我局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提前掌握重大项目的动态,掌握相关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将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年初与15个县(市、区)政府和30个市直委局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做到年初签订、季度督查、年终全面考核总结;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联动机制,各有关部门建立了协作机制,定期研究和部署环保工作,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日益完善。
(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是深化环保网格化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将燃煤锅炉拆改、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环保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层层分包,深化条块融合,努力构建环境保护工作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融合机制。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网格责任人的日常巡查和信息交流,全面掌握辖区环境动态,对容易引起热议的苗头性环境问题提前介入,研究应对措施,促进了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和废品站燃烧垃圾等一批热点、难点环保问题的圆满解决。2013年,分包局领导下基层调研300余人次,196名下沉人员出勤1.17万余人次,下沉率100%,积极参加周例会、例行巡查和联合执法,排查、协调、解决问题1200余件,处置率98%以上;市级交办的社情台帐、督查问责通知18件,均按照要求和时限圆满解决。
二是积极推进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全力推进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局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一个窗口,两个统一,三个环节”的工作机制,将4个办事窗口整合为1个,9项行政许可事项清理为4项,办结时限缩减至6日以内,总审批时间由138天压缩至14天,压缩比例达到90%,圆满完成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阶段任务,有效提升了环保系统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12月27日,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常务副市长孙金献对我局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党务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公开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创新拓展公开方式,采取开设网站党务政务公开专栏、“绿色郑州”环保微博微信、召开新闻发布会、设立监督电话和信箱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各类环保问题和重点工作动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2013年,共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545条;依申请公开信息66条,均做到了按时办理回复,进一步提高了环保工作透明度,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洁高效的环保队伍
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为重点,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着力健全完善环保惩防体系,为环保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研究制定了我局《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及《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分工》,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三重一大”决策事项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科学、民主。二是不断加强廉政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学习环保系统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筑牢防线,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借助家庭平台,传播廉洁理念,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组织学唱优秀反腐倡廉网络歌曲,丰富环保系统廉政文化活动,培植网络正能量,树立清风正气。三是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制定了《2013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价、奖惩和任免的重要依据。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权力长效机制,对我局权力运行的关键点、风险点进行排查,进一步完善我局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认真落实节日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有效预防节日期间腐败问题发生。四是提高政风行风水平。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2—2013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郑环办〔2013〕3号)等10余个相关文件,结合“走基层、查作风、评行风”暗访检查活动,对各部门明察暗访20余次,并进行通报督导,推动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提升。出台了《郑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郑环办〔2013〕41号),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责任追究,促进依法行政。参加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在线访谈,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加快整改,进一步提升了环保系统形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环保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坚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班子成员坚持深入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和市委市政府20条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查摆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二是深化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参加浙江大学环保业务技能学习培训、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等业务培训350余人次;组织参加公务员大讲堂、公文写作骨干培训等活动170余人次,进一步拓宽干部职工知识层面,提升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轮岗、交流和调整力度,大大激发干部潜能,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严格效能考核。强化干部绩效考评,从德、能、勤、绩、廉及作风等方面,严格考评干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从急难险重岗位上选拔干部,形成“看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升迁机制,进一步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推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五)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环境保护浓厚氛围
坚持务实宣传、正面引导、开拓创新、公众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群众环保意识得到较大提高,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新平台。开通“绿色郑州”环保微博和微信,与新浪河南和腾讯河南签署了“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解决网民诉求,打造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共编发微博1万余条,粉丝达21万余人,处理投诉、咨询850余件(次),编发舆情周报30期。“绿色郑州”环保微博被人民网和新浪网评为全国十大环保微博机构。二是大力巩固传统媒体主阵地。加强与媒体记者的沟通,建立了“记者之家”,确保媒体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报道我市环保工作,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围绕环保重点工作,深入开展“郑州环保世纪行”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不法行为,促使一批热难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在《郑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环保专栏,全年共在国家、省、市各大新闻媒体刊发稿件400余篇。三是不断拓展群众参与新渠道。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培训;持续开展绿色学校、企业、社区、商场、公交、家庭创建,营造浓厚环保氛围;依托环境教案、环保征文、环保卫士评选等活动,在广大学校深入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郑州外国语学校和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
虽然2013年我市环保工作成绩斐然,但我市面临的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环境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任务复杂艰巨。二是个别河流水质达标形式依然严峻,饮用水源安全存在风险。三是全市能源消耗大幅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上升,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四是农村面源污染大量增加,农村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五是环境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我市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环保工作要求,按照“抓好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五项能力”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着力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环境监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预防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完成省、市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我市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美丽郑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到2014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9.77万吨、1.21万吨、9.52万吨、17.24万吨以内,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12%、9%、8%。全面完成“蓝天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按照AQI标准评价)达到219天。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省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新提升。确保全市无重大环境事故发生,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围绕上述目标,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抓好一条主线,即抓好污染减排这一主线,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刚性增量,腾出环境容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三个重点,即突出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全力维护群众环境利益;提升五项能力,即提升环境监测、环境监管、环境宣教、环境法制和信访、环境科研能力,为顺利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环境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一)以推进污染减排为主线,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继续推进重点源减排。深化热电行业提标治理,全市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推进非电重点行业治理,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窑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工程建设,限期达到国家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造纸、印染、化肥、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饮料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继续加大污染深度治理和工艺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力争6大涉水行业污染物总量减排10%以上。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规模化畜禽业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行清洁养殖,鼓励养殖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实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做好落后产能的淘汰关闭工作。加大对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煤炭、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力度,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严格行业准入,着力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在建和新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环境管理。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工作。
3.严格项目环境管理。强化总量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增减挂钩,先减后增,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充分发挥环评的把关和调控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分级审批相关规定,严格环境准入。健全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责任制、环评审批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确保“三同时”制度落实到位。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协调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好市级专业园区规划环评,加大专项规划环评的力度。督促指导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站、垃圾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4.做好省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加速建设项目审批。继续加大对省市重点服务企业的服务力度,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主动服务,切实做好联审联批工作。建立完善信息调度和现场督办等制度,对属于本级审批的重点项目快审快批,及时上报;属于上级审批的积极支持配合,督促企业加快进度。
5.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培育典型、提升质量”为目标,严格考核,完善奖惩机制,积极培育清洁生产优秀企业,促进企业减污增效,推动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以减霾治污为重点,持续推进“蓝天工程”
6.强化煤烟污染治理。加大燃煤锅炉拆改力度,对热力和天然气覆盖区域的燃煤锅炉全部实施拆改;完成2家热源厂煤改气和新建工程;加快无燃煤区建设,市区新建无燃煤区70平方公里,无燃煤区累计达到14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0%左右,鼓励各县(市)、上街区开展无燃煤区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
7.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完成全市燃煤机组锅炉烟气除尘设施提标改造;督导7家电力企业完成脱销治理,对15家日产4000吨以下水泥企业和4家水泥粉磨站实施脱销和提标治理;强化对其他大气污染企业专项整治,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未能按期完成或未能达到治理要求的企业,一律予以停产治理。
8.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准入制度,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机动车尾气定期检验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管理,尽快启动机动车排气污染信息监控中心(平台);联合公安部门加大道路抽测力度,完善冒黑烟车辆查处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违法排污行为;继续推进黄标车治理,配合公安部门严格执行三环内黄标车限行政策,协助机关事务管理、商务、交通等部门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
9.严格扬尘污染控制。加强与相关责任单位的协调沟通,落实各项控尘措施,加强监督考核,有效减少施工、道路、堆场等扬尘产生。加快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增强典型示范效应。深入开展“绿色环保工地”创建,提升建筑工地环保意识。
10.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在《郑州市空气重污染日预警应急工作方案(试行)》基础上,编制《郑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应对重污染天气。
(三)以水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碧水工程”
11.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夯实贾鲁河、双洎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确保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落实生态调水日巡查制度,继续实施贾鲁河生态补源工程。
12.加强排水企业环境监管。对排水企业行业实施专项整治,加大生态水系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关闭;开展地下水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执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企业,一律实施停产治理。
1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理和维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清理整顿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以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沿线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确保“一渠清水北送”。
14.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完善城市管网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和城镇污水收集率,切实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四)以农村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15.做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严格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按照“建成项目抓运行、在建项目抓进度、拟建项目抓前期”的原则,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五统一”标准建设,落实项目长效运行机制。
16.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围绕生态市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生态县(市、区)和生态乡镇创建,改革生态乡镇、村创建办法,由指令向指导转变,争创省级生态村13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5个。
17.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13〕643号),提高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的环评审批率和验收率。强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措施,提高防治水平,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五)继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18.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和突出环境问题的查处力度,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管理,确保自动监控设施稳定运行、测量准确。继续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不断完善“五化”环境监察执法模式,全面推进移动执法工作,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19.加强危废和辐射监管。落实《河南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放射性废物送贮率达到100%,实现辐射事故零发生率。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环境监管,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开展污染场地治理调研,推进污染场地综合治理。
20.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强化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持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巩固与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联防联控和应急应对能力,努力保障环境安全。
(六)着力强化环境监测能力,提升环境监测科学水平
2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完成全市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组建全市范围的应急监测网络,建立高效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监测水平;继续探索农村试点监测工作;继续推进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及数据应用工作。
22.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大气灰霾和PM2.5成份的监测分析,初步具备PM2.5成因分析能力。巩固新扩70个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能力,拓展地下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恶臭污染物等19个项目的监测;建立初步的生态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确保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任务。
(七)努力提高环境科研水平,推动环保工作创新
23.推进环境科研工作。加大环境科研投入,建立科研项目储备库,明确科研方向,培养科技项目带头人,推动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紧紧围绕贾鲁河水质改善、PM2.5源解析、总量预算管理等重点工作,开展环保科研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十二五国家重大水专项”科研课题,开展高速铁路对环境影响及防护距离的研究,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4.深化环境调研评估工作。持续开展基础性环境调研和评估,加快推进完善地方性环境标准和规划。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完成“美丽郑州”规划编制;参与完成《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开展我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开展郑州市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试点工作,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八)持续推进环境法制和信访,保障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25.健全环保法制。加快推进《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为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协调政府对《郑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政府令154号)和《郑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政府令171号)的修订,理顺我市环境噪声执法体制。
26.推进环保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健全完善环保和司法部门联动机制,对涉嫌犯罪的环境违法案件按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健全环保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对违法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和“黑名单”制度,落实具体行政行为法制审核和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培训,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按时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27.深化环境信访工作。落实平安建设和环境信访稳定工作部署,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化解环境污染纠纷,加大对信访案件督察、督办力度,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确保上级交办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责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上访事件,严格责任追究。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渠道功能,加强投诉案件的处理,环境投诉案件处理率达到100%。郑东新区开通12369举报电话,设置专人值守。
(九)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全民环保氛围
28.提升环保宣传工作引导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以“郑州环保世纪行”、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电视(广播)专访、微访谈等方式,做好环保中心工作和环保科普知识的宣传报道,完成发稿任务400篇(条)以上;深化新媒体运用,打造“绿色郑州”宣传品牌,建立健全全市环保微博问政体系,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新格局。
29.发动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的途径,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高校环保组织及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及志愿服务活动和培训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保。
30.持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公交、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开创独具特色的省会绿色创建新局面。
(十)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保队伍素质
31.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扎实开展“一学三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活动成果,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三会一课”和党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继续深化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将工、青、妇建设纳入党建总体格局,努力营造工、青、妇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严格责任制考核;坚持灵活多样的廉政宣传教育形式,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落实各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33.推进环保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教育制度,深入开展公务员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培养高素质环保人才,深化干部职工在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干部职工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环保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严格政风行风考评,树立正确导向;落实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制,深化阳光审批,精简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提升行政效能;强力推进局系统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落实《郑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快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率。
34.健全完善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监督和双向评议,积极探索环保工作和网格化管理更加有效的融合,切实提高环保部门主动履职能力,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我局“两集中两到位”专案,开发网上审查审批办公系统。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进一步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和标准,加强监督落实,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办事透明度,真正做到办事公开、便民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