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取暖难在哪儿?
发布时间:2020-02-05 收藏当前,北方多省市将陆续进入采暖季。散煤取暖,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污染物,不仅加重雾霾天气,也危害公众健康。近年来,多地开展了“煤改气”“煤改电”项目,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发现,有地方散煤复燃问题仍然突出。
如何真正让清洁取暖落到实处、让民生工程得民心?中国环境报记者对北京化工大学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广青进行了专访。
研究表明,散煤取暖的单位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可达普通燃煤电厂排放强度的近27倍和普通工业锅炉的15倍。
中国环境报:根据您的研究,散煤取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有多大?
刘广青:统计显示,我国北方取暖总面积达206亿平方米,每年大约要消耗4亿吨标煤,其中散烧煤折合约2亿吨标煤,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当前部分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的普及率还较低。
最近,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开展了针对中国北方典型农村地区特别是京津冀以外深入推广农村清洁取暖典型地区的研究。研究表明,散煤取暖的单位污染物排放强度远大于普通燃煤电厂和普通工业锅炉。基于实地烟气排放测试,PM2.5一次排放因子在2.19-4.3g/kg之间,最高可达普通燃煤电厂排放强度的近27倍和普通工业锅炉的15倍。散煤取暖总量大、污染重,对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散煤使用同时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实地检测显示,农户室内日均PM2.5浓度为255μg/m3,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日均浓度指导值(25μg/m3)的10倍以上。37%的家庭一氧化碳室内日均浓度超过了WHO提出的日均浓度指导值(7mg/m3)。这两项污染物给健康带来了巨大风险。
目前的清洁取暖市场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亟待完善政府职能转换,健全清洁取暖市场机制。
中国环境报:如您所说,散煤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而且影响群众健康。“煤改气”“煤改电”是目前推广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如今各地执行情况如何?
刘广青: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平原地区的农村、城乡结合部等,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的进展是比较顺利的,成效也比较显著。但是在非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区域一些暂时不具备天然气与电力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农村地区,如山区等,由于居民习惯、经济成本等综合原因,推广难度较大,实施清洁取暖比例不高,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国环境报: “煤改气”“煤改电”推进有哪些困难?
刘广青:“煤改气”是试点初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路径,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煤改气”技术成熟,且短平快适合大规模推广。但是随着重点区域“煤改气”大规模推进,适合改气的区域越来越少,气源保障难度不断增大,各地开始实施以气定改。
对于“煤改电”来说,最大的问题与挑战是电力基础设施、补贴的可持续性以及居民的支付能力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需要大量的投资,地方财政短期内难以支撑,而且电力基础设施完善是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报批手续与规划循序渐进推进的,很难一蹴而就。
此外,一些收入低的居民很难接受高额的电取暖费用,居民对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存在担忧心理。例如,尽管山西与陕西均是富煤省份,且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但部分农村电网容量无法支撑短期内大规模改电需求,大规模“煤改电”要求户均用电容量达到6.25-8.75千伏安,但目前部分村庄这一指标还不到2.3千伏安,差距还比较大。
中国环境报:在一些已经进行“煤改气”“煤改电”的地区,存在散煤复燃现象,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促进清洁取暖方面,有哪些体制机制需要改革?
刘广青: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的意愿主要受家庭年收入和清洁取暖实际运行费用的影响。在目前的清洁取暖试点中,即使有补贴,运行费用仍然不同程度高于传统散煤取暖。
机制体制改革是顺利实现我国清洁供暖目标的重要保障。一是财政、能源、住建、生态环境和发改等政府部门与电力、燃气和供暖等企业沟通和协调机制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部门间协同合作与协调机制。
二是目前的清洁取暖市场是“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政府项目在短期内大规模上马,刺激了大量企业的进入,但又因为缺乏准入机制、评估机制,使得市场极为混乱,鱼龙混杂。目前亟待完善政府职能转换,健全清洁取暖市场机制。如改革与完善招标采购机制,避免招标走过场、恶意低价竞标等不良现象,解决拖欠企业款项问题。
三是需改革与完善补贴机制与效果评估机制,以科学的补贴模式及实地效果评估考核,保障清洁供暖产品与工程的效果与可持续性。
政府部门应考虑建立农村地区散煤替代的长效机制和阶段性路径,处理好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
中国环境报:在不具备“煤改气”与“煤改电”条件的农村地区,还可以采取哪些取暖方式,减少采暖季大气污染?
刘广青:在不具备“煤改气”与“煤改电”条件的农村地区,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多种清洁取暖替代方式。对不具备清洁取暖改造条件的偏远山区,可以采取洁净煤配套环保炉具或生物质燃料配套专用炉具等取暖方式。
中国环境报:要实现清洁取暖的目标,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刘广青: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清洁取暖的技术路径选取需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政府部门应考虑建立农村地区散煤替代的长效机制和阶段性路径,处理好农村地区散煤治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
长期来看,逐步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和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取暖是清洁取暖的终极目标。短期来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有序推进基础建设,应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情况,分阶段在有相应基础设施条件的地区实现改电,在气源充足且具备集中改造条件的地区改气,在秸秆和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推行生物质锅炉集中取暖;而在农村人口密度低、农户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洁净煤配合环保炉具推广取暖可以较低成本解决问题。
此外,提升房屋保温性能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能源浪费,事半功倍的建筑节能作为技术路径之一不可忽视。
二是清洁取暖可持续,需要“用户用得起、政府补得起”。当前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补贴。目前政府承诺了提供3年的燃气与电的补贴,若3年后补贴退出,存在大量居民因承担不起高额的取暖费用而出现重新返烧散煤的可能性。因此,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应审慎,要基于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地方财政和资源禀赋等因素,遵循“用户用得起、政府补得起”的原则。
三是县级政府应掌握更多话语权。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应以最了解本地情况且参与政策落地实施的县级政府为主体,制定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实施方案。要遵循“政府监管、企业为主、市场化运营”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市场监管和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发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和运营团队的专业作用,使清洁取暖发展回归市场属性。
四是加强对清洁取暖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村散煤取暖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能源利用方式,清洁取暖替代工作意义重大。但目前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均以解决雾霾这一公共问题为主要导向,很多农户在缺乏对自身影响认知的情况下难免主动性不足。对此,建议清洁取暖工作也应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并重视健康影响的宣传,使农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意识地自主转向清洁取暖。
此外,对推广清洁煤和生物质燃料的地区,要加强燃料品质以及炉具质量的监管,确保燃料清洁并适配清洁炉具,真正实现清洁供暖。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为清洁取暖提供技术支撑与储备。
本文原载于中国环境报知库专栏
记者:李莹
刘广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清洁能源转化和利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国家大气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曾获得中国清洁炉灶杰出贡献奖。
中国环境报原文链接: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19-11/04/content_88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