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生物质清洁取暖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1-08-17 收藏
近年来,我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供暖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4月,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合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29.77亿平方米、改造户数2677万户,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超过65%。实施清洁取暖工程以来,大气环境显著改善。以第一批试点城市为例,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从2016年的10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69.7微克/立方米。中央与地方财政大力支持清洁供暖,初步估计,2016-2019年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共计投入2000多亿元。
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31%。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方式以天然气取暖和电采暖为主(约占91%),但随着工作的推进,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基础设施条件、居民消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制约,在很多农村地区短期内大规模推广仍有一定难度。据调研,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率不足20%。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气源不足的情况,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无法短期内解决,甚至部分已经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的居民存在“复煤”的苗头与隐患。因此,需要更合适的替代能源满足清洁供暖需求。
北方农村地区生物质清洁取暖大有可为。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总量达22亿余吨。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11亿余吨,农作物初加工剩余物1亿余吨,林业生物质废弃物资源量10亿余吨。除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方式外,可能源化利用潜力超过5亿余吨。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解决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短板,事关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实现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我国目前生物质清洁供暖已经初见成效,形成了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供热、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锅炉集中供暖供热、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炉具分散炊事取暖三种主要模式的清洁供暖路径,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北等地进行了大规模推广。据检测,生物质集中供热工程环保监测指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与燃煤相比,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0%以上,二氧化碳实现了零排放。生物质供暖运行成本低于电采暖与天然气采暖。
根据《民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经测算,节约1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2.493吨。如未来使用3亿吨农作物秸秆与3亿吨林业生物质替代煤炭实现清洁供暖,可减排约6亿吨二氧化碳。
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推广生物质清洁供暖,预期减排十分显著,并且拥有较强的经济适应性,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建议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资金安排中对“煤改生物质”给予重点支持。加强生物质燃料质量监控体系以及生物质清洁供暖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建设,完善标准与认证体系,保障生物质清洁供暖项目的效益发挥。积极支持生物质清洁供暖的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积极支持生物质能碳交易,通过碳金融的手段,实现生物质碳减排的经济价值,为生物质供暖的可持续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原文链接:https://www.cenews.com.cn/public/ydal/202108/t20210816_980134.html